不同的时间周期对期货价格的影响程度分析


石油期货网www.oilprice.cn版权信息,转载请注明


所有商品平均来看,长期、中长期、中短期、短期因素对价格周期影响分别占比47%、32%、17%、4%。其中长期因素对农产品价格变化影响占比最高(66%),工业商品次之(45%),能源商品最低(30%)。中期因素对能源商品影响最大(55%),工业商品次之(27%),农产品最低(14%)。主要由于能源和工业商品需求对中期经济周期相对更加敏感。

大宗商品价格自1970年以来经历了三轮长周期。第一轮从1970年到1978年达到顶峰,持续至1980年代中期。第二轮高峰期在1994年左右,主要体现为金属和农产品价格上涨。第三轮包括所有商品,从2000年开始到2010年峰值。原油缺席了1990年代的第二轮大周期价格上涨,受到多重因素的共同作用:1970年代油价高位推动非欧佩克供应的快速增加、其他能源对石油替代、苏联解体后释放出大量闲置产能、以及欧佩克的目标价格管理政策。

农产品价格内部表现出较强联动性,供需相互替代特性可以对冲部分短期波动,因此长期因素在农产品价格周期影响中占比最高。一年生农作物通常使用类似的土地、人工、机械等耕种,因此可以相互种植替代,需求也可以部分替代。例如美国生物燃料法案提升玉米需求,同时导致小麦需求和价格上涨。而2018年贸易冲突导致中国减少对美国大豆进口后,增加了玉米对豆粕,以及棕榈油对豆油替代。而农产品政策则是相对稳定的长周期影响因

商品价格周期驱动因素大宗商品价格周期受到共性因素如经济活动、金融条件等,以及个性因素如供应变量等共同推动。例如2006-08年价格上涨和2014-16年价格下跌就并非经济和需求影响。由于能源是其他商品的输入成本,因此油价变化又会通过直接渠道(燃料价格)和间接渠道(化工品和肥料价格)传递至农产品和工业商品,从而导致价格联动增强。需求影响。

负面需求冲击通常伴随全球衰退和经济放缓,如1975、1982、1991、1998、2001、2009、2020年等。正向需求冲击通常发生在经济上行阶段,如2000年后中国需求增加推升全球商品价格上涨。供应影响。负面供应冲击如1973-73年第一次石油危机和1978-79年第二次石油危机,供应减少推升油价大幅上涨导致经济活动回落。正面供应冲击如1990年代信息技术发展、全球化和供应链整合、投资快速增加等,促使生产力大幅提高,商品成本和价格回落。

综合影响。供应需求冲击可能同时出现;若反向可能相互对冲,若同向则会放大价格波动。例如1970年代石油危机期间需求疲弱被欧佩克供应减少对冲;2020年4月需求减少供应增加导致油价大跌。1990年代非萧条时期,供应增加压制价格;2000年代需求快速增加主导价格上行等。

上篇:沙特石油巨头投资专家表示看好中国合作前景

下篇:油品累库使供需估值逐渐下移利空石油价格